爱游戏全站app官网入口-爱游戏官网登录入口

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三篇】-爱游戏全站app官网入口

写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三篇】之前,你有了解过相关格式吗?编辑同大家精心推荐的《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三篇】》免费格式,邀大家阅读参考,一起模仿,同时,你可在网站上搜索更多与《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三篇】》相关的范例。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①篇: 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后,实施时间已经过半,根据《监督法》和《江苏省发展规划条例》规定,市政府组织了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并将评估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从本次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看,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牢牢把握《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委的新要求,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和南京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评估工作重点突出、方法创新,报告内容系统全面,问题分析客观实在,对策措施切实可行,对保障规划有效实施、促进下一个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具有重要意义,达到了中期评估的预期效果。

  为做好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报告的准备工作,自今年4月以来,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注重发挥代表主体作用,采取市区联动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工作:一是提前介入,加强沟通对接,及时了解《纲要》实施及中期评估情况,阶段性参与了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评估调研;二是认真谋划,拟定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常委会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审议工作小组;召开了市级相关部门、各区人大共同参与的报告审议工作培训动员会;三是深入调研,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及各相关委员会,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民生保障、城乡建设管理四个专场,有重点地调研了9个市级专项规划实施情况;常委会主要领导、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实地考察了《纲要》确定的部分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并听取了市发改委、经信委、建委、科委、民政局、国土局、环保局等12家部门和单位关于《纲要》实施情况的汇报,深入了解了有关主要指标完成、重大战略推进、重点领域创新突破及重要政策落实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纲要》实施总体情况

  《纲要》实施两年多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纲要》确定的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稳步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支撑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正朝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持续迈进,实施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顺利实现了“双过半”目标。截至2018年6月底,《纲要》确定的31项40个指标中,高于或达到预期的有37个,占全部指标的92.5%;未达预期指标2个,其中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预计期末可以完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因省统计口径变化暂未达到预期;波动性指标1个,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

  (一)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一是国内生产总值稳定增长。两年来,我市gdp年均增长8.1%,2016年首次突破万亿,2017年达到1.17万亿,居全国所有城市第11位;人均gdp达14.17万元,比“十二五”末提高20.1%,位列国内城市第8位。二是居民收入增速较快。2017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104元,比“十二五”末提高18.9%,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7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4538元、23133元,年均增长9.1%、9.3%,增速均列苏南五市之首。三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农业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水平跃居全省第一;制造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制造业比重为39.8%,比“十二五”末提高3.2个百分点;服务业快速发展,2018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0.4%,居全省首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1%。城市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创新发展成效显著。我市将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2017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1万项,合同金额285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63.7%,比“十二五”末增长1.8个百分点,列全省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逐年提高,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4%;科技服务业总收入在全省名列前茅。在科研投入方面,201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居全省第1。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训计划,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数列全省第2。截至今年上半年,共2451家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居全省前列;为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发展,组建注册资本50亿元的市创新投资集团;麒麟科技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签约落地,综合性科学中心启动建设。到今年10月,全市共培育独角兽企业11家,瞪羚企业87家。在人才集聚方面,吸引1名图灵奖科学家、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52名国内外院士及科研团队来宁牵头我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青年人才集聚度明显提升,2018年上半年新增参保就业大学生人数比2017年同期提升50.3%。

  (三)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十三五”以来,全市把生态环境作为对标找差六大重点领域之一,切实树立了绿色发展导向。一是空气质量逐渐改善,pm2.5浓度降幅高于预期目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二是水环境逐步优化,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4.5%,达到序时进度;地表水省考断面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到81.8%,提前超额完成规划目标;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主要集中式饮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三是绿化水平有所提升,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44.9%和30%,均高于“十二五”末水平,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四)民生事业扎实推进。一是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坚持精准施策,统筹做好大学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扶持工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两项数据均居全省第一,超过预期目标。二是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均取得新突破,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不断提高,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93年,比“十二五”末提高0.02年,教育现代化监测结果连续三年全省第一。三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截至2017年末,全市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71岁,比“十二五”末提高0.52岁,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医疗卫生资源不断增加,全市注册登记医疗机构共计2340个,比2015年增加0.12%,医疗卫生人员数、总床位数分别比“十二五”期末增加约1.47万人和0.56万张。四是住房保障力度加大。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1092万平方米,竣工保障性住房960.4万平方米,432个建筑面积总计845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得到整治;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多渠道筹集租赁房源116万平方米。五是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积极打造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运营模式,全力扶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全市养老机构医养融合服务覆盖率达97.5%,老人对服务满意度达87.4%。六是脱贫攻坚进展顺利。建立健全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工作机制,提高扶贫认定标准,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和对口支援,累计脱贫进度达到88%。市民对民生领域工作整体认同感较高,我市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五)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加快。主城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精细化建设管理水平有所提升,老城有机更新和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主城空间品质不断提高。江北新区建设成效初显。核心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核心区“四横五纵”主干路网框架基本形成,“c字型”快速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新区门户形象初步彰显。副城功能逐步完善。东山、仙林副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进一步完善,与主城发展进一步融合;溧水、高淳副城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面貌持续更新,人居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建设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拓展,累计建成2000多平方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区,市级以上示范村49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多个村镇获得中国最美村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二、《纲要》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首位度不够高。省会城市功能作用发挥尚不充分,与国家和省的要求仍有差距。一是省内经济占比较低。我市gdp在全省占比14%,与广州、杭州等对标城市及省内先进城市苏州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够强。区域一体化建设推进力度有待增强,与周边城市在合作体制机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矛盾亟待解决;城市文化建设和传承的力度仍需加大,文化南京的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三是交通枢纽地位不高。机场国际航线数量、国际地区旅客年吞吐量与杭州、厦门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高铁枢纽地位受到合肥等周边城市挑战,公路网络布局有待完善;南京港近洋航线较少,港口物流基地建设亟需加快。

  (二)科教优势发挥不足。由于创新规律和市场规律结合与运用不够,创新机制不活、渠道不畅等原因,我市科教名城的优势发挥还不充分,创投环境对人才吸引力还需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品牌效应、特色鲜明的创新发展企业比较缺乏,创新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高。数据显示,2017年我市省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只有苏州的37%,占全省比重比2016年下降了0.53%;全市研发经费支出中,规上工业企业占比45%,只有深圳的一半。

  (三)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目标要求,规划后续实施所面临的形势已发生新变化。一是空气质量改善面临瓶颈。我市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天数的比例波动较大,截至今年上半年为65.8%,距规划目标80%还有较大差距;全市空气质量不够稳定,且臭氧污染日趋多发。二是水环境治理压力较大。城乡污水处理新老问题交织,还存在污水系统部分管网底数不清、年久失修、管养不到位的情况,破损、倒灌、混接仍有发生;黑臭河道治理系统性、协调性不够,水质在阶段性改善后保持长期稳定的难度较大。三是节能目标压力较大。受石化、钢铁等传统高耗能行业产能释放影响,全市前25家主要耗能企业,后三年的用能量都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市煤炭消耗总量居高不下。

  (四)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一是发展动能亟需切换。我市正处于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接续关键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仍然严重,转型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以“两钢两化”为龙头的传统工业企业,转型进程与南京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二是部分资源要素供需不平衡。专业人才结构、数量与我市产业发展匹配度不高,新兴产业类、金融管理类、创新创业类方面专家较少,技能领军人才短缺且分布不均;建设用地供给趋紧,2017年底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已达规划控制目标的98.64%,部分重大项目因用地指标受限而难以及时开工建设。三是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石化、钢铁、建筑等传统产业经济占比仍然偏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不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三、进一步做好《纲要》实施工作的建议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标省委“六个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城市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增强省会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首位度为导向,以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为抓手,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辐射力,确保《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是深层次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加快创新名城建设。要立足更好地释放科教资源潜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大力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用创新的办法抓创新,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要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作为突破点,将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要培育孵化优质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新园区整合优化提升,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着力破解科创企业布局分散、同质竞争、效率不高、承载力不强等问题。

  二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未来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要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高质量建设产业发展载体、创新平台,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要逐步清退低效劣势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工业技改项目,切实解决好钢铁、石化等传统支柱企业在经济贡献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推动“两钢两化”转型发展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

  三是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主城精细化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推动老城非核心功能向外围新区布局;高水平建设江北新区,完善副城、新城区域服务功能,促进产城融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不断提升新城镇承载能力和美丽乡村环境品质。要持续关注产业布局调整,特别是沿江重点工业片区调整的进程。要加快完善公用设施体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空间紧凑度,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江南江北、老城新城、主城郊区协同发展。

  四是聚焦民生保障,增进民生福祉。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以打造美丽乡村为抓手,振兴乡村经济,推进精准扶贫,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立足全市域,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市“一张网”,加快推进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均衡供给,着力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聚焦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办好民生实事项目,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五是坚持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结合“263”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污染问题,高标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注重用系统思维方法加强环境治理,强化污染源头管控,优化考评指标,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提高协同治理能力。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当前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点线面、流域性综合治理,精准规划、精准实施、精准验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提高防洪蓄水和污水污泥处理能力;提高污水管网管养水平,适时调整城市维护建设费用标准,探索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扎实开展生态环保执法检查,对全市水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目标的刚性约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注重五年规划与年度计划、专项规划与区域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控和引领作用;重视中期评估成果运用,加强对《纲要》执行情况的动态跟踪和监测评估,突破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尤其是针对贸易摩擦升级、金融风险隐患增加等问题,要深入剖析成因,作出趋势性判断,采取针对性措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提高经济工作的预见性;强化规划目标的刚性约束,加强组织领导,推进重大项目落实,明确实施主体责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集中精力完成好五年规划“下半场”任务,为“十四五”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谋篇布局。

第②篇: 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围绕规划目标和任务,通盘部署,主动作为,干在实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不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十三五”前两年全市教育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为顺利实现“十三五”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市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狠抓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全面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切实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行动,积极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努力提升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截止2017年底,全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76年,预计“十三五”末可按期达到规划目标。

  二、重点任务推进情况

  (一)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编制网点布局规划,保障就近入学。在市级层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教育规划布局纳入了城市建设总规划、总盘子,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区县编制了《上饶市2015-2030年城区学校网点布局规划》,为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扩充提升提供了蓝本。在县级层面,指导各县(市、区)编制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和《城镇学校网点布局专项规划》两个“规划”,使教育资源分布更能适应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适应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就学需要。

  2.出台配套建设文件,优化教育供给。为从制度层面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中小学校布局规划滞后、学位供给不足问题,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参照上海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结合上饶实际,我市率全省之先制订出台了《上饶市城镇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按照“谁开发建设、谁完善配套”原则,开发建设单位是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的主体;要求全市各地结合城(镇)区总体规划,逐步完善城镇教育网点布局规划,配套建设的中小学(幼儿园)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交付使用。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及5万人以上乡镇参照执行。

  3.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扩充教育资源。一是从最偏远、最薄弱的学校进行改造达标,按照“改造一所、达标一所”的原则,2015年以来共投入资金29.5亿元,已完成2461所(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3149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改造教学用房、教辅用房、生活用房等230.7万平方米,改扩建运动场155.3万平方米。二是加快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的达标提升及扩容改造,大力化解城区“大班额”现象,2016年以来,已投入资金16.8亿元用于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新建19所、改扩建63所,新(改、扩)建校舍面积70.3万平方米,改扩建运动场面积20.88万平方米。另有35所仍在建设当中。三是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扩容工程。2018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举行了市中心城区8个教育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计划投入资金17.46万元,新建中、小学6所,改扩建2所,新增校园面积41.9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约30万平方米,增加学位约2万个。所有项目计划于2019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扩充市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有效缓解市中心城区学校的大班额问题。

  4.深化管理机制改革,共享改革成果。信州区、上饶县、弋阳县等地通过热门学校帮扶非热门学校、城区学校帮扶农村学校、组建教育联盟、建立教研片区、构建教育共同体等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融共享,提高城乡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总体水平,从而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让每一所学校都能留得住周边的学生。

  (二)健全教育服务体系

  1.学前教育提质扩面。“十三五”以来,我市通过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支持、项目推动、师资建设、管理提升”,不断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和要素配置,有力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充分考虑各县(市、区)人口政策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按照“就近入园、方便接送”的原则,以县为单位,优化完善幼儿园规划布局,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科学规范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二是强化政策支撑。从财力保障、队伍建设、教师待遇、考核评价等方面,为学前教育发展夯实了政策基础。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修订)》《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上饶市城镇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办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等,着力破解长期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三是强化项目推动。一方面,争资建设公办园。2011—2016年,全市累计争取7.23亿元用于各地幼儿园建设,共改建911所乡镇附属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办幼儿园86所,在建66所。另一方面,引资打造民办园。积极鼓励、规范社会资金兴办民办幼儿园,分别从规划、设计、建设、投入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打造了一批骨干民办幼儿园。四是强化师资建设。2011-2017年全市定向培养549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充分利用与上海教育综合改革交流协作、与华东师大战略合作的契机,通过搭建“幼师培训、论坛、跟岗学习”等平台,促进全市幼教师资专业成长;先后邀请了30多位长三角城市幼教界知名专家、特级教师来饶讲座,累计培训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及幼教专干1000余人次。

  2.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一是普通高中办学总体规模扩大,组织制定了《上饶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2017年,全市普通高中招收新生5.26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达14.44万人,在校生总数较2015年净增0.73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9.32%。普通高中校均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在校生的公民办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的学校数由2010年的81所减少到71所,校均普通高中学生数达2034人,优质高中规模效益日渐形成。二是高中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普通高中评估工作顺利推进,2015年以来共有万年中学、德兴一中、铅山一中、横峰中学、紫阳中学、鄱阳一中、玉山二中等7所学校接受了省教育厅普通高中评估,其中万年中学、铅山一中、紫阳中学被评为优秀等次。三是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深入推进,天佑中学、上饶县综合高中等学校开展普职一体化(综合高中)办学实验。婺源县天佑中学、玉山一中、铅山一中等3所学校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学校,其特色发展试验工作顺利推进,办学特色日益显现,办学水平稳步提升。鄱阳县田畈街中学、余干县第二中学、广丰一中、广丰洋口中学、广丰区新实中学5所普通高中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二批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学校。四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进展顺利,各普通高中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规定的标准、程序、要求,坚持全面性、发展性、民主性、多样性、可操作性、客观性原则,从学生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两大方面,认真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按照省教育厅有关要求,将每年普通高中毕业生《江西省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数据通过网络录入数据库,以电子方式提供给普通高考招生录取系统,供高等学校招生时参考。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三五”以来,全市陆续投入4.7亿元,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快“一县一品”省级达标中职学校建设。截止2018年5月,全市已有14所中职达标学校。省级示范学校达到5所。推进校企对接合作,加快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全市已建成产教融合区6个,与20余家企业开展了合作办学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有4所高职高专学校与12所中职学校达到了中高职对接。实施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提升工程,支持上饶师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积极与教育部、省教育厅协调,争取支持上饶师院建成上饶师范大学;推动上饶职院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争取建成数据学院,促进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做大做强;支持江西医专加强专业建设,提升科研教学水平,积极做好升格本科院校的前期准备;成功申办上饶幼儿师范专科学校,2017年已开始招生;成功申办江西茶叶职业学院,成为全国唯一一所以茶文化命名的高职院校;成功把汉氏生命科学学院纳入到全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积极争取教育部的支持。

  (三)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1.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严把教师资格证认定审核关。教师资格证是教师从业许可证,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大、政策性强,市、县教育局严格按照教师认定程序、条件要求,周密组织安排,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自2016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开展以来,共审核认定高中教师、中职教师和中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5777人,初中、小学和幼儿教师资格证13411人。二是实行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打破教师终身制。根据省厅《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赣教师字〔2017〕48号)精神,我市决定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为确保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市教育局成立了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印发《上饶市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饶教字【2018】190号)和《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工作的通知》(饶教字【2018】191号)文件,召开了全市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工作会议,会上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有关政策标准进行了解读,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进行了布置。目前该项工作正处在调查摸底、拟定方案阶段。三是实施教师培养计划,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各地按照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5%的标准,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教师经费的投入。自2017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以上经费用于市级教师培训,并逐年提高。2015年-2017年先后举办了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研修班、全市高中英语教师培训班和校本课程现场培训等培训活动,培训人员436人;2017年选拔推荐了100名乡村教师参加了“2017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上海)”;引入华东师大、北京师大等师范院校优质资源,2016-2018年先后举办了三届华东师范大学信江教育论坛和一届北师大信江教育论坛,邀请了袁振国、李希贵、张民生、张人利、叶澜等16多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授课,现场参训人数1300余人,四是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聘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下发了《上饶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办法的通知》(饶府厅发【2016】8号)、《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饶编办发【2017】183号)、《关于下达2018年度公办中小学教职工进入计划的通知》(饶编办发【2018】33号)和《关于下达2018年度公办中小学教职工进人控制数的通知》(饶编办发【2018】25号)等文件通知,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五是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转发了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通知》,各地先后出台了交流轮岗实施方案,落实了地方党委、政府在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中的责任,为组织城乡教师有序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采取定期交流、提任交流、跨校竞聘、集团化办学、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2014-2017年全市共轮岗286名校长,交流教师3374人。

  2.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17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达3亿元之多,有效促进了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校校通”网络接入率达97.8%、“班班通”设备覆盖率达91.8%、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师开通率达86.3%、学生开通率达63.9%,基本完成了全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将教育信息化纳入了教育整体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任务,我市将教育信息化纳入了教育整体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互联网 ”教育行动计划,加快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市政府将教育信息化列入了“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建设重点,2016年市政府出台了《上饶市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方案,将教育信息化纳入了重要内容。2017年,在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出台了全市教育信息化《上饶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五次教育信息化专题会议、争取了专项资金。二是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根据全市统一要求,各县区在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国家、省级项目中,均安排了一定资金比例投入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并积极争取市、县区政府重视,通过专项资金和扶贫贷款资金等多种方式,增加财政的资金投入。2015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已达3亿元之多,其中2017年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即将实施的“市直学校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以及“中心城区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建设”项目投入就达6000余万元。三是推广了全市“腾讯智慧校园”普惠建设应用。根据2016年12月25日全市“腾讯智慧校园”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议统一部署,2017年全市全面启动了“腾讯智慧校园”普惠建设。市教育局于2017年5月19日下发了《关于开展“腾讯智慧校园”普惠应用的通知》(饶教字〔2017〕136号),对全市“腾讯智慧校园”普惠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推进了全市中小学“腾讯智慧校园”的普惠建设与应用。2017年12月15日,由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指导,国家信息中心、腾讯公司、上饶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7第二届“互联网 教育”峰会在上饶隆重召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任友群教授称赞上饶推广“腾讯智慧校园”普惠应用,走出了一条“低成本、低门槛”的适合欠发达地区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新路子,为信息技术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了“上饶模式”。目前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已基本完成了“腾讯智慧校园”开通工作,开通学校数达685所,开通率达99%以上。全市已基本建立了市、县区级“腾讯智慧校园”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并将不断深化“腾讯智慧校园”创新应用与服务,构建学校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资源共享、师生评价、家校沟通、安全管理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全面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四是启动了全市中小学校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建设。积极引进上海闵行教育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系统”,建立以云录播为核心的集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评价、质量分析、资源共建、优资共享、数据管理等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并将依托此系统,建立“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新型教育资源在线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覆盖面,形成“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中心城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推进教育开放合作,提升教育实力。深化与国内发达区域的交流合作。全市12个县(市、区)分别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建立“一对一”教育交流合作关系,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借力上海、江浙的教育资源和办学经验,搭船出海。加强与国内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先后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引进高校资源,拓宽合作领域,推进上饶教育弯道超车和跨越式提升。

  4.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我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实施工作在省招考委、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的指导下有序进行。为让社会广泛了解、准确把握我省《实施方案》以及相关政策,我们明确了任务和目标,积极回应我省的宣传活动。一是积极参与全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前期调研及论证工作,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言献策。二是逐级转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认组织相关人员收听收看招生制度改革的新闻发布会;三是积极同赴我市的《实施方案》宣传组接洽,组织开展面向全市、县(区)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和相关人员的政策宣讲活动;四是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下发政策解读材料,利用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现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框架,协调我市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各大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与解读,在我市主要媒体及市教育局、市招考办等网站和刊物上转载解读、评论内容,进行深入宣传。目前我省高考改革实施细则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全省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评估后的高考改革具体实施时间尚未确定。我市将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省教育考试院的工作部署和安排,认真做好上饶市的高考改革实施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体上看,“十三五”规划中期实施进展顺利,主要指标已预期完成。但一些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1.“十三五”末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难度较大。一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市就读的人数不断增加。二是城区和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步伐没有跟上城镇化进程,教育资源供应不足。三是户籍、生育等政策的调整,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的自然增长加快,城区表现尤甚。四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学校、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优质学校,造成生源向城区集中。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学校建设投入,尤其要向进城务工人员密集的区域适当倾斜,同时要适当调整部分人口密集、学校服务片区过大的入学划片,依靠生源均衡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

  2.校建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农村学校使用率不高。一是投入仍不足。建议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地方配套资金要实现省级统筹。二是学校用地面积不达标。建议省级统筹教育用地。三是改造达标后的学校利用率不高,特别是农村村小、教学点。

  3.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不足。一是大部分普通高中学校生均校园面积、校舍面积、运动场地不达标,大班额现象较突出。二是经费投入机制尚不健全。现有普通高中收费标准低,学校运转困难,部分学校债务还未有效化解。部分高中学校教学设施短缺,难以满足正常的教育需求;三是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普通高中学校教师总量缺口较大,部分学科专任教师教师不足。四是职业学校历史基础薄弱,办学实力不强,专业缺乏特色,教学水平不高,师资素质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4.学前教育存在思想认识差距较大、项目建设欠账严重、民办园监管难度较大等问题。一是我市乡镇学前教育工作在全省排名靠后,目前,全市没有一个县(市、区)达到每个乡镇都建有一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目标要求。二是项目建设欠账严重。一方面,我市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严重滞后。当前,支撑我市乡镇学前教育的主体是民办幼儿园,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相当短缺。乡镇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更加匮乏,适龄幼儿入好园难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财政投入欠账较多,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方向仅限于公办幼儿园的在编教职工工资专项经费,目前市、县都没有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建设资金主要是来源于中央、省级专项资金。三是民办监管难度较大。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不断加大整顿规范民办幼儿园力度,一些无证幼儿园被取缔或自我淘汰,但新的民办园不断涌现,多数民办幼儿园以居民居住用房和其他非教学用房作为教学用房,在园舍、饮食、交通等方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无执法权,取缔难度大,无证办园现象也屡禁不止。

  5.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与国家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的深度应用、融合创新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保障机制还未确立,工作推进机制还未健全;二是市、县、校三级教育信息化平台系统正在建立,与国家、省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还未联通;三是部分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较为薄弱,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太均衡;四是优质教育资源还未全面覆盖,信息化教育教学深度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从“十三五”规划执行以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整体平稳和谐。但对照上饶大开放战略和广大群众的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在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中小学生择校难以及职业教育相对薄弱等方面群众反映还比较突出。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为《上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有效落实打下坚实基础,为加快“决胜全面小康、打造大美上饶”历史进程,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和赣浙闽皖四省交界高铁枢纽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③篇: 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十三五”以来,全市人社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社厅的精心指导下,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在加快规范中稳步前行,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现就“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总结如下:

  一、主要目标和任务实现情况

  “十三五”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43万人,完成任务指标(40万)的38.58%。

  “十三五”以来,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3.2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人数为75.41万人,离退休人数为37.84万人。完成任务指标的94.38%,按照3%的自然增加率来算,到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能达到120万人。

  “十三五”以来,全市失业、工伤、生育参保人数为分别达到30.18万人、46.83万人、27万人,完成任务的103.34%、88.36%、93.10%。其中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指标已提前完成,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尚有一定的扩面空间,按照5%的自然增加率来算,到2020年,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能够达到53万人、29万人。

  二、主要任务和项目推进情况

  (一)推进脱贫攻坚方面

  1、牵头抓好就业扶贫

  全市累计开发公益性扶贫就业专岗14859个,吸纳贫困劳动力14424人,累计补贴金额4021.6万元。全市累计已建扶贫车间596个(建在贫困村的316个)。吸纳就业人数达38855人,其中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355人,累计补贴金额405.62万元。同时,针对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提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实现技能脱贫。我市召开“就业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166场次,举办送岗下乡招聘活动299场次,参与招聘企业超过7120余家,提供岗位近16.16万多个,达成意向或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建档立卡对象1.51万人。

  2、不断完善健康扶贫长效机制

  医保部门从全员参保、待遇提升和一站式服务三个方面,全力以赴做好了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做好了建档立卡人员参保工作。截至2018年6月,全市13个医保统筹地区有建档立卡561521人,且全部参加了医保,个人缴费部分(每人每年210元)由财政负担,共计1.179亿元。二是进一步调整建档立卡人员医保待遇。在医保待遇上对扶贫对象实施“一扩大、二取消、三提高”的优惠政策。“一扩大”即扩大门诊特殊慢性病保障范围,对门诊特殊慢性病实行分类管理。“二取消”即取消了建档立卡人员大病保险1万元起付标准;取消慢性病先行自付15%,取消十五种重大疾病市外转院、突发急症、异地安置的先行自付8%和10%部分。“三提高”即提高贫困人口住院医疗保险待遇,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及其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一级、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不设起付线,由大病保险按照一级医疗机构100元、二级医疗机构400元的标准进行支付。提高住院报销比例,其中一级医疗机构90%,二级医疗机构80%,三级医疗机构60%;提高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比例到住院水平(一级医疗机构报销90%、二级医疗机构报销80%、三级医疗机构报销60%);提高慢性病门诊封顶线(ⅰ类由1.5万元提高到10万元,ⅱ类由3000元左右提高到5000元)。同时,实施了十类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及十五类重大疾病专项救治。三是进一步优化建档立卡人员就医报销程序。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民政救助、财政兜底等全部纳入医保一站式结算,建档立卡参保患者在县内公立定点医疗机构办理住院,出院后直接在定点医疗机构按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报销即可,免去了建档立卡贫困参保患者就医时来回“跑腿、垫资”的烦恼。

  3、积极推进“社保扶贫”

  一是将我市助保贷款政策扩展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也可以享受助保贷款政策。二是全面实施“同舟计划”,落实建筑业工伤保险按项目“先参保、再开工”的长效机制,确保贫困劳动力在建筑行业不因工伤致贫返贫。三是落实生育参保缴费规定,费用由用人单位缴纳,个人不缴费。四是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尽快实现应保尽保,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条件贫困人员的参保费用由政府代缴。

  4、扎实推进“一村一品”扶贫工程

  “十三五”规划开始以来,积极开展“一村一品”工作。省里共审批认定我市示范村14个、示范企业9个、示范合作社10个,下拨资金近900万元,(含省管县鄱阳县);市里共认定“一村一品”示范点52个,下拨资金240万。有4批次30人次,参加了省外专局举办的产业带头人专业培训。近两年来,我市“一村一品”项目在销售收入及利润上的年均增长都在15%以上,从事“一村一品”产业的人均收入比该地人均收入高出 20%,从事“一村一品”产业生产经营的农户在万户以上,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努力扩大就业方面

  1、加快搭建创业孵化平台

  现全市共有创业孵化基地21家,其中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0家,县级创业孵化基地11家,入驻商户共799家,带动就业5120人,其中大学生1109人。积极向省人社厅推荐了玉山县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等5家创业孵化基地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8年,我市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加快我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规范建设,到2020年,县市至少建立一家省级以上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将全面提升我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结构层次与运行水平。同时,积极提档升级创业服务载体,将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规划与本地特色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相融合,与发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再就业相结合,努力建设一批以政府扶持为主、市场运作、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多元化投资,多形式运营管理的新型创业孵化基地。

  2、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

  结合市场发展和劳动者职业技能需求,协同和配合各职能部门,发挥人社、农业、扶贫、工青妇等部门的职业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目前,全市人社系统共有就业技能培训基地71家,创业培训(含电子商务)基地42家,实训基地6家。培训资源相对丰富、工种设置比较齐全,基本可以满足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了全覆盖,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实现了全覆盖,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乡镇、村,可以极大地满足城乡劳动者培训咨询、职业咨询、用工介绍、创业项目推荐等就业创业服务需求。

  充分挖掘和开发职业培训资源,引导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平等参与政府购买培训服务。充分调动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积极性,全方位参与就业创业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职业培训,培养出一大批有技能、会创业、能就业的新型劳动力大军。同时,培育出一大批爱农业、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终身职业培训制度。根据城乡各类劳动者不同的特点,开展包括syb、网络创业、家庭服务业、美容美发、乡村旅游等绿色培训。开展包括“两光一车”新产能、新能源等园区企业员工定向培训。开展“一对一”脱贫攻坚、就业精准扶贫等有针对性和实有性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就业优惠政策,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完善培训机制,增强培训效果,进一步提升城乡各类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让广大城乡劳动者最终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3、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

  2016年,市就业部门根据省人社厅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就业见习基地(单位)建设和就业见习工作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促进作用,提高就业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高校毕业生特点和需求的见习单位130家。

  4、努力提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市委编办批复成立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中心”,对档案进行集中管理,人事档案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同时,已建成430平米、配置先进的新档案室,可容纳10万份人事档案。下一步准备引进省人才流动中心开发的信息系统,使我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

  5、完善我市重点企业失业监测预警工程

  失业动态监测,是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建立失业预警制度的基础,对于科学把握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局势的影响,有效预防和调控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我市失业监测预警工程,我市从2013年起就对我市85家重点企业进行失业动态监测,并在2016年发布了《上饶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关于印发失业动态监测企业失业应急预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失业预警等级,以及对应的应对措施,建立了市失业监测预警制度体系和县(市)级失业预警应急处置工作体系。

  (三)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方面

  一是加强规范管理。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审批,加强了对政法委机关工作津贴、纪委派驻纪检组干部享受津补贴待遇、岗位津补贴发放的规范管理。调整了市直单位2017年、2018年遗属补助的标准。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审核批复了2016、2017年度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基础年薪标准。二是积极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制定了《上饶市本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上饶市本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主要负责人年薪制实施办法》,并提请市委深改组会议同意,将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三是及时办理。每年及时完成了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正常晋级晋档、晋升薪级工资的审批工作。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

  1、有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养老保险参保范围,我市2016年8月启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经办工作。市社保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保、缴费相关工作,及时将新划分公益一类、二类事业单位及其他应保未保单位和人员按规定纳入参保范围,并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各级经办机构使用了全省统一的机关养老保险信息系统进行日常业务经办,开展了机关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结算功能测试工作。积极落实养老保险领域重大改革任务,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做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政策、医疗和生育保险合并实施、重大改革举措的各项工作。

  2、全面降低了基本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费率

  积极开展“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根据省、市相关文件,全面降低了三大保险费率。从2016年5月1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低至19%;从2015年10月1日起,把工伤保险基准费率由原先的三类细分成了八类,一至八类行业基准费率分别为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4%、0.5%、0.8%、0.9%、1.1%、1.3%、1.6%、1.9%;把生育保险费率从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7%降到0.5%。据统计,降低费率后,全市三项保险将每年为参保企业分别节省参保费用6800万元、2000万元、850万元。

  3、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016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全面完成了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包括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统筹层次、大病保险等八个方面的统一。2017年,我市深层次解决了经办管理、待遇差异、信息系统等二次整合问题,并按照省里下达我市的医疗保险扩面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使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661.11万人。在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同时,加大了基金监管力度,保证了全年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基金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4、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全面建立并实现了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市级统筹,2018年及时调整了大病保险政策,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同时参加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6万元调整为10万元;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45万元调整到60万元;取消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过程中年度累计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部分纳入大病保险1万元起付标准,该支付项目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不设最高支付限额。

  5、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

  努力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强化个人账户管理,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出台了《上饶市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复合式结算实施细则(试行)》,详细规定了个人帐户与统筹金的管理方式,进一步调整了医疗费用“六参数”,有效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6、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自2017年开始,我市已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国范围内跨省异地就医双向互通。全市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院已开通33家,所有三级医院全部接入异地就医平台的同时,县区二级医院也同步接入。异地就医覆盖人群由原城镇参保人员延伸至原新农合参保人员,共计700余万人。异地就医覆盖范围延伸至全国各地市。新疆伊犁、青海等边远省份参保患者也在我市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积极推进省内异地就医工作,截至目前,已实现了全省范围的多向异地刷卡就医直接结算,同时定点医疗机构的普通门诊及门诊慢性病直接报销的功能也已完善,并积极推进2家连锁药店(鸿春堂大药房、爱心大药房)异地购药刷卡软件功能对接。

  7、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十三五”以来,我市累计制发社保卡395.14万张。上饶市所有县(市、区)人社部门都已成立了社会保障卡的服务管理窗口,并延伸覆盖到上饶市所有乡镇的社会保障所和乡镇农村信用社网点,普遍可以为广大持卡人提供社会保障卡发卡、社保缴费、社会保障卡补换卡申请、社会保障卡挂失解挂以及社会保障卡的金融功能等应用。同时,保证了异地就医参保人员的制卡需求,协调各家银行开展了社保卡的激活、人员培训等工作。

  (五)人事人才工作方面

  一是人事管理稳步前行。下发了《上饶市人事调配实施办法》,促进了人事调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精心维护人事考试的上饶品牌,每年平稳有序完成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考、中小学教师招聘、“三支一扶”等各项人事考试工作。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精心组织各类职称申报评审,“十三五”以来,我市有1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得省政府特殊津贴,14人入选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24人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二是人才工作稳中提质。牵头制定了《上饶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上饶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操作细则》,进一步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以来,共认定高层次人才64人。人才载体建设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德兴百勤异vc纳公司、晶科能源公司、耐普矿机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江西天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一元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中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纳宇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佑美制药有限公司和江西索普信实业有限公司6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在全省位居前列,全市“江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上饶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0家。

  (六)和谐劳动关系方面

  一是积极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以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为重点,着力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十三五”以来,全市共查处欠薪案件1224件,为8067名劳动者追发工资7996.24万元;积极构建长效机制,以上饶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了《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实施方案》、《推进农民工工资实名制监管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对全市各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切实维护好各类劳动群体合法权益。二是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通过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力度,整体提高了我市劳动合同签订率,截至目前,我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三是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平台建设。依托“两网化”平台、农民工工资实名制信息化监管平台、“双随机、一公开”平台,积极构建“互联网 劳动监察执法”的治欠保支新机制。以网络化管理为基础,强化电子化办公模式,大力完善预防预警机制。坚持多管齐下,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调处力度,为劳动者提供方便、快捷、有效地维权服务。

  三、对相关内容修订调整的建议和说明

  1、对“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的调整建议

  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第一章第三大点民生福祉中第15点提出“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结合我局目前工作进展情况,提出如下修改意见: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民生工程任务数之一,由省人社厅根据我市人口情况按照固定比例下达,每年的任务指标大概在4.9万人左右。其中,2016年全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96万人,2017年全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99万人,2018年6月底,全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48万人。结合目前的完成情况,预计到2020年年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鉴于上述情况,建议将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予以调整。

  2、对“金保工程二期”的说明

  根据省厅金保工程二期“多险合一信息系统”上线工作安排和我2018年的工作计划,我局原计划在2018年初江西宜春市“多险合一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后,我市将争取省人社厅的支持,在2018年第四季度前实现多险系统在上饶的上线运行。但在今年的3月,提出的机构改方案将医保局从人社部门划出单列,医疗和生育两个险种也同步划出,社会保险费由税务部门征缴。因此全省统一的“多险合一信息系统”将如何建设省人社厅目前还没有明确。鉴于上述情况的变化,我市暂停了上线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坚持做好现有的工作,待省人社厅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三篇】相关关键词:规划纲要 评估报告 三篇 情况 实施,格式如何写,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三篇】》出自:爱游戏全站app官网入口-爱游戏官网登录入口
链接地址:http://m.gjknj.com/special/807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

爱游戏全站app官网入口-爱游戏官网登录入口 最近更新

© 卡耐基范文网 m.gjknj.com 爱游戏官网登录入口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